王永利:数字货币体系建设需推动货币运行机制变革

2024-10-13 07:31:08

在现有信用货币体系下,社会负债和货币总量的增长日益超过社会财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实际利率为负,币值呈现长期大幅贬值趋势,积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货币金融风险乃至危机隐患,需要推动货币运行机制深刻变革。

本着趋利避害、积极主动、审慎的原则,构建新型数字货币体系的可能选择是:

央行搭建了面向全社会开放(开源)的数字货币平台。各社会主体直接在央行数字货币平台上开设唯一的“基本账户”。这已经成为数字货币所有者最统一、最基础、最重要的记账账户。每笔支付金额均被一一记录,并维护账户实时余额。但账户余额只是记录数据,不计利息。

同时,社会主体可以在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开立“业务(专用)账户”,记录户主因开办各类金融业务而引起的债权债务变动及其结果,并按约定计算利息。 。每个社会实体的企业账户仍与其在中央银行的基本账户挂钩。

商业银行等从事贷款发行或债券投资等货币衍生品的机构不仅会与借款人发生资金交易,还可能与央行发生资金交易。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数字货币账户会相对复杂。商业银行需要在央行单独开立数字货币借款账户和存款账户(存款账户也可以与基本账户合并),按照协议单独计算利息,还需要开立备案账户数字货币安置。

社会主体在接收和支付数字货币时,其数字货币钱包运营商必须相互确认并生成业务联动代码。付款人和收款人双方须同时将相关信息和联动码传送至央行及各自企业开户银行进行记账处理;企业账户开立银行根据收到的信息进行记账处理,并在添加自身标识后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央行,并相应调整其存储在央行的数字货币账户余额;央行分别发送支付方和支付方发送的信息。通过业务联动码匹配验证一致后,调整收款人和付款人的账户余额,并向其发送对账信息。同样,央行也会通过业务联动码将银行发送的信息与付款人和付款人双方的账户进行比对,验证是否一致,相应调整两家银行的账户余额,并向其发送对账信息。数字货币清算流程如下:

商业银行发放数字货币贷款时,除了调整“贷款”和“存款”记录外,还必须与借款人一起将数字货币贷款信息发送给央行,由央行对贷款银行进行登记,借款人的数字货币参考账户。

这样,央行就形成了面向全社会的“数字货币账本”,形成了央行数字货币“基础账户”和金融机构“业务账户”并存的格局。

央行可以实时控制所有数字货币的收付以及数字货币的具体分配情况,可以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但央行不为单位和个人办理具体业务,也不对经常交易进行监控。对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单位和个人的存贷款等金融服务仍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但金融机构只能了解与其办理业务相关的信息,无法了解业务对手方的信息。从而实现在央行之外的有限匿名性,适度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这可能是央行数字货币所能实现的最重大突破。这也将推动货币操作系统的深刻变革,对于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防止货币持续严重超发、维护货币金融稳定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也影响到数字货币载体的设计,每笔交易的信息多重传输机制的设计(包括收款人和付款人、其开户行、央行之间的信息传输),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开源系统的开发与发展。维护对账务处理和数据验证、数据存储和安全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可能一蹴而就。

现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并积极探索。其中,中国央行设计的数字货币DCEP现已进入测试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表示,DCEP主要替代M0,采用现有的“央行-商业银行-社会主体”的“两级操作系统”,但没有透露具体操作细节。事实上,数字货币可能只是从取代M0开始,而决不应该仅限于此。相反,它应该尽可能地取代所有货币,实现货币操作系统的深刻变革。如果仅限于替代M0,其市场竞争力或实际投入产出效应可能会大大降低。

首页
欧意注册
欧意安卓下载
联系
关于我们